來!認識香港吧!
其實,
老娘本來還是想要發幾篇食譜,
但是!
最近在([推薦]十大我最喜愛香港餐廳/隱藏版香港美食地圖(上) )裡,
收到一個還蠻有趣的留言,
由於是悄悄話的關係,留言內容我就不直接公開了,
大概就是一位台灣讀者,
在去過香港後,有很多有趣的問題,
想要多知道香港的風土習俗,
所以老娘就打算寫一篇「你所不知道的香港」,
(現在有第二篇啦:[解惑]你所不知道的...香港2! )
希望可以一解海外朋友們對香港的迷思啊!
好!廢話少講,入正題!
1:為何香港人不知道「叮叮車」?
因為「叮叮車」其實不叫叮叮車。
我的每個台灣朋友,每次來香港都一定要坐他們口中的「叮叮車」,
還記得老娘第一次聽到時超迷茫,
我的媽呀,什麼是「叮叮車」呀?
其實就是指只在香港島行駛的電車,
在香港,除了直接稱呼它做「電車」外,
我們還會叫它「叮叮」,
不是「叮叮車」啊!只是「叮叮」!!
多講一點有關「叮叮」的事給大家聽吧,
電車與其他交通工具不同,
它是「先上車,後付款」,
大家可以先從右面閘門(車尾)上車,
下車時,走過去車頭付款就可以了!
其實「叮叮」明明就是又便宜又舒服的東西啊,
$2.3,台幣10塊都不用,就可以全個香港走透透,
不明白為何還會有些糟老頭一天到晚都想把電車淘汰,
(新聞詳見:薛國強促取消電車:講歷史,咁人力車都唔應廢!)
坦白說,如果想要仔仔細細地觀看香港這個城市,
老娘認為沒有什麼比電車更好,
如果老了舊了就要被淘汰,
那社會第一個就應該淘汰你啊老頭!
幸好這個「取消論」引來整個社會大反彈,
我想電車應該還是會好好的。
大家如果在冬天來香港,
記得要留一個黃昏,
買一杯熱騰騰的飲料,
然後坐上電車的上層,好好的觀看這個城市啊!
2:雲吞麵是不是一定要吃麥X記、池記?好貴啊...
好多遊客都覺得來香港,就一定要吃吃看「雲吞麵」,
但價格由普通的2-30港元(約85-125台幣),
到7-80港元(約295-335台幣)的名牌都有,
到底我們應該怎樣選擇呢?
老娘認為,其實!!真的!!不一定要去名牌雲吞麵舖。
當然,作為雲吞麵的常客(每週吃三天),
差不多各大雲吞麵舖都吃透透的老娘,
可以很大聲告訴你,
貴價的確實有差,但一般人其實不太吃得出來。
綜合而言:
一般街頭2-30港元(約85-125台幣)的水準;
其實和4-50港元(約168-210台幣)差不多,
假如預算是約50港元/200台幣,就不如隨意找間街頭麵店,
把有多的錢,多叫一支可樂/一碟炸魚皮吧~
但60港元(約250台幣)以上的麵舖,
的確由湯底到麵質都有明顯的不同,
如果預算較多的話,不妨試試60-80港元(約250-335台幣)的麵店;
但如果是上百元(約420台幣)的那些,
坦白說,不值得。
3:明明都是中文字,但餐牌總是看不懂?
先旨聲明,
上面這幅只是在Openrice找的示意圖,並不是老娘推薦的東西!!!
好,回正題。
「餐牌/餸菜名,明明都是繁體字,怎麼我完全不明白?」
這是老娘上次收到悄悄話留言的原話,
這個問題,老娘亦不下一次聽過,
大概是每個台灣朋友到香港,尤其是吃大排檔時,必然會發生的問題。
很抱歉,白話和古漢語並行一向是廣東話的特色,
加上留有殖民地色彩的文化,導致不少名詞都是直接由英文音譯,
所以就算是懂得中文的朋友,都會看到一頭霧水。
沒有解決方法,
老娘唯有在此提供一些基本的翻譯,
遲陣子再打一篇詳細的教學文,
教大家如何征服大排檔/茶餐廳/酒樓吧!
大排檔基本翻譯:
(名稱-解釋)
豉椒炒蜆-豉椒 = 蒜蓉、豆豉、薑片和辣椒;蜆 = 蛤蜊。
椒鹽炒賴尿蝦-椒鹽 = 用花椒炒的鹽,味道和鹽酥雞用的淮鹽相似,帶辣;賴尿蝦 = 蝦蛄。
啫啫雞煲/啫啫XX-啫啫 = 擬聲詞,代表用熱砂窩煲仔,整煲上菜時傳出的吱吱聲。所有用「啫啫」作開頭的菜式,都是煲仔菜。
煎蠔餅-蠔 = 牡蠣,煎蠔餅有點像半煎炸的蚵仔煎,但蕃薯粉比例較低,主要材料是蛋漿、蠔、香菜。
蠔仔粥-蚵仔粥。
椒絲腐乳通菜/油麥菜-椒絲 = 紅椒切絲;腐乳 = 豆腐乳;通菜 = 空心菜;油麥菜 = A菜。
沙拉骨-沙拉醬炒炸排骨,酸酸咸咸很好吃。
咕嚕肉-糖醋排骨,「咕嚕」原名「古滷」,意指不斷翻用同一盤汁醬而成「古老的滷汁」。
避風塘炒蟹-大概就是大量油泡蒜頭、豆豉、乾紅辣椒、香茅炒肉蟹。為源於避風塘的水上食肆,因而得名。
金銀蛋浸莧菜-金銀蛋 = 皮蛋和鹹蛋。
這次先寫上悄悄話裡特別問的菜式,
下次老娘一定要好好打一篇攻略。
4:為何在香港都坐不到的士?
的士 = 計程車 = 小黃 = 出租車
香港叫「的士」,其實就是直接從「Taxi」音譯過來,用廣東話唸,就是「dik si」。
基本資料:
港島,九龍-紅色,新界-綠色,大嶼山-藍色
有四人座和五人座之分,以四人為多,可以看車頭車尾綠色標貼查看。
至於經常找不到車的問題,
抱歉,就算是本地人都面對同一個煩惱。
但作為本地人還是有一兩個打車攻略可以分享一下,
A:不要在「雙黃線」上等車
馬路上如果有雙黃線,代表不能停車,
如果司機在此停車,被警察捉到,
是要收告票的!!
所以一般司機大哥是不會冒險停車的,
如果你一直在雙黃線上等車,
等一輩子都不會等到!
B:沒有了,自求多福吧。
對了,提醒一句,
在香港法律保障下,
香港的「的士」是不能因為車程遠近而拒絕接載,
另外,中環/尖沙咀等遊客區,
常常有不按錶收費,隨便開價的「黑的」(黑市的士),
大家千萬不要上當!!
假如遇上這些壞蛋司機,可以選擇不乘搭/報警求助。
雖然不守法的司機只是少數,
但只要大家一起不屈服,就可以杜絕這些害群之馬了!
最後,
如果大家曾經遇上這些混蛋而不快,
老娘在此先道個歉,希望大家不會因此不喜歡香港啊~
5:是錯覺嗎?香港人好像對講國語的人不大友善?
好吧,
我承認,
如果你每天都看見有些講國語的遊客,
蹲在地鐵閘口,拿著超多行李箱;
然後直接把你推開/用行李箱輾過你的腳;
再用大概隔兩座山距離都聽到的噪音,在你耳邊高談闊論;
外加會有小孩隨時在商場地下便溺,
你.也.會.超.生.氣.啊.
但香港人不是瘋子,
不會一聽到國語就開罵。
因為其實無論哪個地方來的遊客,
都有好和不好呀。
所以我們針對的,
只是沒有禮貌的人而已,
如果你問路前,說聲不好意思;
撞到人的時候,說句對不起。
我們都不會隨便罵人/翻白眼啊~
我那個台灣朋友每次在問路前,
都會加句「你好,我們從台灣來,想問XXXXXX」
她說都會有熱心人幫忙啊!
但老娘認為,只要有說「你好/謝謝」,
我們都會很熱心啊~
真的沒有針對哪一國的旅客啦!!
完!
留給我悄悄話的美女,
雖然老娘不知道你是誰,
但還是要謝謝你對我居住的地方感興趣啊~
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到你啊!
其他香港系列:
[推薦]在地人才懂!精選香港最強伴手禮+隱藏版美食!第二彈!
//BYE//
陪伴這篇文章的BGM是:
Hello Nico-花
×圖片都是在網絡搜回來的,版權不是我的啊